“支援军”三个字像一颗定时炸弹,在政治局会议上引发激烈争论。主张用“支援军”的一方拍着桌子说:“朝鲜同志在流血,我们不去支援,难道要等美军打到东北?”反对派则冷笑:“你信不信明天《纽约时报》就是‘中国向美国宣战'?”双方剑拔弩张时,列席会议的黄炎培突然起身:“我有个故事——当年袁世凯称帝,我送他一副对联叫‘墙头芦苇'……”全场愕然,毛主席却突然大笑:“好!就改‘志愿军'!”
黄炎培的锦囊妙计其实来自菜市场。他观察到上海弄堂里的大妈们常说“阿拉是自愿来帮忙的”,这句话在法律上既撇清责任又赚足人情。当美军在联合国咆哮“中国出兵违反国际法”时,苏联代表淡定甩出一叠照片:北京街头挂着“欢送志愿青年赴朝”的横幅,老大爷们敲锣打鼓像在送子女参军。美国记者挖遍档案也找不到中国政府的调兵令——因为三十万“志愿者”确实都是复员老兵重新报名。
西方媒体开始集体装傻。《泰晤士报》阴阳怪气:“难道中国人会‘志愿'开坦克?”杜鲁门在日记里写:“这就像说华尔街银行家‘志愿'赚大钱。”但诡异的是,联合国军司令部突然改口承认“志愿军”说法——原来英国担心战事扩大,暗中施压美国认下这个台阶。此刻东京的麦克阿瑟却暴跳如雷,他刚发现中朝边境的电台里天天播放《志愿军进行曲》,歌词明晃晃写着“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”。
1951年板门店谈判桌上,美方代表突然甩出一份《日内瓦公约》:“按照国际法,志愿军战俘应该就地释放!”中朝代表相视一笑,推过去一摞泛黄的报名表——每张都按着血手印,家属签字栏清一色写着“支持亲人自愿援朝”。美国律师团集体傻眼,这些表格经过公证处认证,在法律上比征兵令更难推翻。此刻华盛顿才恍然大悟:中国人用“志愿”二字,既规避了国家参战名义,又让每个战士成了受国际法保护的“民间武装人员”。
停战协议墨迹未干,五角大楼突然发现更可怕的后招。中国报纸刊登的烈士抚恤金发放名单上,赫然注明“民间自发慰问金”。这意味着美国永远无法在战争赔偿问题上做文章——就像不能要求德州牛仔为“自愿参加墨西哥革命”索赔。苏联外交官在酒会上揶揄:“贵国当年用‘志愿飞行员'帮英国打德国,现在知道什么叫搬石头砸脚了吧?”
某些人总嘲笑“志愿军”是文字游戏,却看不见游戏规则是谁制定的。当西方用坚船利炮写国际法时,中国人用毛笔写了新玩法。黄炎培早看透这个真理:法律战的胜负不在法庭,而在命名权。今天南海那些“民间渔船队”,怕不是跟“志愿军”拜的同一个师傅?
如果当年用“支援军”真会引发中美全面战争?看看现在乌克兰局势——俄罗斯称特别军事行动,北约说志愿援乌,双方导弹满天飞却死活不宣战。莫非现代战争胜负关键,全看谁先憋不住说出“正式出兵”四个字?
民信配资-配资炒股开户技巧-配资股票推荐-配资正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